728x90
日语(Japanese language)日本语(Japanese language),语言系属分类上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Japanese-Koguryoic languages)或扶余语系(Buyeo languages),母语人数有1亿2500万人,使用日语的人数占世界人口的3.1%。 日本语的起源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本语划为阿尔泰语系,但阿尔泰语系这个说法已经普遍遭到否定,霍默·赫尔伯特(Homer Hulbert)和大野晋(Ōno Susumu)认为日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西田龙雄(Nishida Tatsuo)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认为日语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即扶余语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Leon Angelo Serafim)认为日本语和琉球语可以组成日本语系。有一种假设认为南岛语系、壮侗语系和日本语系可以组成南岛-台语门(Austro-Tai languages),即认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日语: 萨隅方言(Satsugū dialect) 肥筑方言(Hichiku dialect) 丰日方言(Hōnichi dialect) 中国方言(Chūkoku dialect) 云伯方言(Umpaku dialect) 四国方言(Shikoku dialect) 近畿方言(Kinki dialect) 北陆方言(Hokuriku dialect) 东海东山方言(Tōkai–Tōsan dialect) 关东方言(Kantō dialect) 内陆北海道方言(inland Hokkaidō dialect) 东北方言(Tōhoku dialect) 北海道方言(Hokkaidō dialect) 日语基本信息文字、书写方式、书本(纸张等)上的表现方式称为日文,是一种主要为日本列岛上和人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并没有精确的日语使用人口的统计,不过计算日本国内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国外的海外日裔人群,日语使用者应超过一亿三千万人。几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长大的日本国民都以日语为母语。此外,对于失聪者,有对应日语文法及音韵系统的日本手语存在。 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古代(唐朝)的时候,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到了近代的时候,由于明治维新,日本学习西方,大量的欧美词汇被引入日本(主要是英文,当然也有德文和法文),又由日本人重新组合成大量现代日语词汇并被传到邻近的中韩两国,因此被汉语采用,如电话、干部、共产党、社会主义、机器、生产、经济、教育、军事、列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英语、航空母舰等等。 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藏语、朝鲜语、蒙古语等。 日语和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国际学术界许多著名学者认为,从语法和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系语言。尤其要注意的是,日语与朝鲜语是近亲属语言的关系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二者的语言同源性非常大。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与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国家高句丽语言有亲缘关系。 日语不等同于和语。日语中包含和语(即日本民族固有的语言),但日语并不只有和语一种类型,反而在日语中和语所占的比例是最少的一部分。其他的例如外来语,汉字词都称之为日语。 日语使用情况日语在网络用户中的使用人数有9900万人,居世界第4位。以日语为母语的人有1亿2700万人,在全球的使用者人数为128,204,860人 [1] ,在20个国家中位列第9,而网络使用人数则上升了5位。 日语语法日语概述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例如:太郎(たろう)が林檎を一つ食(た)べた(Tarō ga ringo o hitotsu tabeta)。照字面直接的意思是"太郎吃了一个苹果"。 当说话人认为从语境中听者能理解,也就是谈话者或作者自信谈话对象对所谈及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时,经常会省略主语或宾语。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所讲的那个句子可能会变成,“林檎を食べた”(ringo o tabeta)("吃了苹果")或仅为:“ 食べた ”(tabeta)("吃了")。 在日语中,不像在英语中,词序并不能表明名词在一个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名词并不象有些语言中那样,会因语法需要加以变化。代之,语法作用是通过名词后面的虚词来表示的。重要的是が(ga), は(ha),助词读做Wa),を(o),に(ni)和 の(no)。虚词は(作助词时读作wa)特别重要,因为它标志着一个句子的话题或主题。 日语中的动词变格不能反映出人称和单复数。在现代语中,所有动词在现代日语字典中的形式都是以一部分U段假名结尾(う、く、ぐ、す、む、つ、ぬ、る)。这样,动词“食べる”(taberu)就像英语中"吃"的动词原形“eat”,尽管它本身实际上是一般现在时,意思是“eat(吃的动词原形)/ eats(吃的第三人称单数)”或者“will eat”(将吃,吃的将来时)。其它的一些变格形式是“食べない”。
日语时态日语中只有2种时态: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被现代日语划到现在时一类了,因为现在时和将来时没有明显的时态标记,要靠动词的种类和上下文的关系区别。从形态上、整体上说,我们可以认为日语的时态分为过去时和非过去时两种。 例如: (1)过去时:【标志:带有时态标记“た(特殊情况下为だ)”】 ①彼は読んだ。(简体)/彼は読みました。(礼貌体) (表示已经完成) ②彼は読んでいた。(简体)/彼は読んでいました。(礼貌体) (表示过去持续性的动作 /动作结果状态的持续、或状态已经实现/表发现) (过去完成进行时,过去开始的一个动作,可能已经完成可能还在进行) (2)非过去时: ①彼は読む。(简体)/彼は読みます。(礼貌体) (表示将要进行/反复恒常的动作) ②彼は読んでいる。(简体)/彼は読んでいます。(礼貌体) (表示正在进行) 日语敬语日本人发展了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敬语,日语叫做敬语(けいご),它用以表示谈话者对谈话对象的尊重。这里涉及不同程度的语言,敬语的熟练使用者有广泛的可供选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产生所希望的礼貌程度。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有20多种表达方式,这要取决于谈话者与谈话对象之间的相对地位关系。决定谈话的恰当礼貌程度有相当的挑战性,因为相对地位关系是由许多因素的复杂组合来决定的,如社会地位、级别、年纪、性别、甚至替别人帮过忙或欠别人人情。两个人初次见面,不了解对方属于哪个阶层,或其社会地位看似相同(也就是说衣着或行为举止上没有明显区别),有一种可供使用的中性的或中等级语言。总体来说,妇女比男士倾向于使用更礼貌的语言,而且使用的场合更多。掌握敬语绝非易事。有些日本人比别人更擅长于使用敬语。敬语近乎无数,多体现在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上。所谓的敬语是用于称呼谈话对象或与他/他相联系的事情的,如亲戚、房屋或所有物。相反,有一些特别谦虚的词,是讲话者用于指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的。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产生的那种差距表示出对谈话对象的恰如其分的尊重。常用的有お世话になります和いたします等。 日语语音日语概述讲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人会发现日语的短元音——a,i,u,e,o的发音与那些语言很相近。长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发音长度为短元音的两倍(尽管ei经常被发作两个元音)。长短元音间的区别很关键,因为它会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辅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摩擦音sh(如英语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别如英语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当作单辅音。g的发音通常都如英语“game”中的浊辅音,而不是"gene"中的那种g的发音。 日语元音あ(a)大致相当于英语father中的a,但口的开度略小;比汉语的“啊”(a)也略小。 い(i)与英语eat中的元音相似,但短而略紧;比汉语普通话的“衣”(i)松些。 う(u)和汉语普通话的“乌”相似,但嘴唇几乎是平的,不要那样用力前突。请咬合住上下齿,稍张开嘴发出“u”。 え(e)和汉语“爷”(ye)的后半部分发音相似,但部位略靠前,和英语egg中的元音相像,但口略合。 お(o)和汉语普通话的“欧”(ou)中的第一个韵母“o”相似,但不要像汉语的那样从口腔后部发音。嘴的开度介于あ和う之间。 日语有五个元音有[ɑ]、[i]、[u]、[ɛ]、[ɔ]。 日语辅音
一共有只有K、S、(Sh)、T、(Ch、Ts)、N、H、(F)、R、M、Y、W十四个单辅音,还有一个鼻音尾辅音-N。注意:括号里的辅音是前面的辅音在某些特定元音后的变体。 日语还有双辅音有:ts dz tʃ dʒ 日语还有palatal辅音有:bʲ c ç ɟ mʲ ɲ pʲ rʲ 一个单辅音行有五个组合音。 日语五十音图
*****注意 1、“じ” 和“ぢ”、“ず”和“づ”的字形不同,输入方法不同,但在现代日语中发音相同。 2、“ゐヰ”(wi)、“ゑヱ”(we)四个假名是古日语中使用的假名,现代日语中已不再使用。 3、“は(ha)”作助词使用时读“わ(wa)”,“へ(he)”作助词使用时读“え(e)”另外,“を(o)”与“お(o)”小部分日本人发同音,“を”在关东地区内都读“o”,歌曲里读“wo”不止是因为古日语或带读,还因为不是关东地区的人唱的歌(标准日本语以关东地区为标准,而真正大部分日本人读这个“を”时都会带一些W的音)。 组合音(辅音+元音)、(清音) か(ka),き(ki),く(ku),け(ke),こ(ko) *发ki中的k音时,部位略向前移,这是因为受i音的影响。 *ki和ku中的元音往往只做好发元音的口形,但不发出音来。这叫做“元音无声化”。当日语的i和u处于清辅音k,t,p,s(或sh),和h(或f)之间的时候,常常发生元音无声化现象。例如:shita, kusuri さ(sa),し(shi),す(su),せ(se),そ(so) 以上是四个清音。音节的辅音s和汉语普通话的“私”发音很相似。但し(shi)中的头一个音不同,它和汉语普通话的“西“相似。 た(ta),ち(chi),つ(tsu),て(te),と(to) 以上是三个清音,由辅音t分别和a,e, o相拼而成。t的发音方法是舌前端和上齿龈接触而形成阻塞,然后用无声气流冲开阻塞而成,和英语词time中的t相近。ち(chi)的发音接近汉语普通话的“七”。つ(tsu)中的元音u发音很轻,因而つ(tsu)的发音接近汉语普通话的“次”而不是“粗”。 な(na),に(ni),ぬ(nu),ね(ne),の(no) 以上各音节的第一个音和英语词note中的n音相似。但に(ni)中的n音部位稍向后,这是因为受i的影响。 は(ha),ひ(hi),ふ(fu),へ(he),ほ(ho) 以上五个清音是辅音h分别与五个元音相拼而成。h的发音方法是口腔自然张开,呼出的无声气流在喉头发生摩擦。它比英语词home中的h要弱一些。ひ(hi)中的h因为是在i的前面,所以舌头向上抬起靠近硬颚而产生摩擦。ふ(fu)既不同于英语中的h,也不同于f(如fox)。发此音时把双唇敛起像吹热汤的样子,并且产生摩擦。双唇不要撮成圆形,而且牙齿不要接触嘴唇。此外,由于は(ha)在古日语中读fa[φa],所以现代日语中は作助词时常读作与之相近的音[wa]。 ま(ma),み(mi),む(mu),め(me),も(mo) 以上各音节中的m发音方法是:闭住双唇,阻塞气流,同时从鼻腔送出带音气流。它近似英语词my中的m,但力量不如它强。 や(ya),ゆ(yu),よ(yo) 以上各音节中的辅音y,类似英语词中的第一个音。yi音和ye音在现代日语不存在。 ら(ra),り(ri),る(ru),れ(re),ろ(ro) わ(wa),ゐ(wi),ゑ(we),を(wo) 日语中发wa音时双唇比较松弛,有时读得很像a,wo 的读法与 o 相同。wi和 we在现代日语书面语中已不存在,古代日语中的“乙女”(をとめご)“莽荒男”(ますらを)和“笑む”(ゑむ)中存在着,现在仍然在口语方面使用。 组合音(辅音+元音)、(浊音) が(ga),ぎ(gi),ぐ(gu),げ(ge),ご(go) 这是五个浊音,是由辅音g和a,i,u,e,o五个元音拼成的。当g位于词首的时候,读音与英语词go中的g相似;在日本关东地区,当这五个浊音处于词中间、词尾或作助词用的时候则读音近似英语词king中的ng,或者是湖南(以长沙为标准)话、广东(以广州为标准)话等南方语系中的“我”(鼻浊音的ご)一样,日语称“鼻浊音”,换做汉语就是称作“后鼻音”(在带N音的基础上),鼻浊音只在日本关东地区盛行。其书写方法是在与其相对的淸辅音か、き、く、け、こ的右上角加上两点(浊点)即可。以下的浊音写法与此相同;半浊音在假名右上角加小圆圈。 ざ(za),じ(ji),ず(zu),ぜ(ze),ぞ(zo) 以上ざずぜぞ五个浊音,z和s的发音部位、方法相同,只是发音时要呼出有声气流。じ(ji)也是浊音。j和sh的发音部位相同,但要呼出有声气流。 だ(da),ぢ(ji),づ(zu),で(de),ど(do) だでど三个浊音,由辅音d分别和元音a, e, o相拼而成。d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和t相同,但要呼出有声气流。 在现代日语中,ぢ和じ,づ和ず在发音上没有区别,只是书写上有区别。 ば(ba),び(bi),ぶ(bu),ベ(be),ぼ(bo) 其中的浊辅音与英语词boy中的b相似。 ぱ(pa),ぴ(pi),ぷ(pu),ぺ(pe),ぽ(po) 这是五个半浊音。其中辅音P好似英语词pie中的p,但没有那么强烈的送气,介于PB音之间。 日语长音长音规则: あ段假名遇到“あ”发长音。例如:お母さん(おかあさん) い段假名遇到“い”发长音。例如:お兄さん(おにいさん) う段假名遇到“う”发长音。例如:通訳(つうやく) え段假名遇到“い/え”发长音。例如:先生(せんせい)、お姉さん(おねえさん) お段假名遇到“う/お”发长音。例如:お父さん(おとうさん)、大きい(おおきい) 所有长音都要占一拍。 お、え段假名都会遇到两种假名发长音,但是以お和え类结尾的单词不多,现代日语将它们划到一类,え划到い一类,お划到う一类,但是社会上拥有许多未改成此形式的词语。 日语拗音以下各音节中有一个y音(如同英语词yes中的)。它的发音出现在为首的辅音之后,以及这个辅音和后面的元音拼读之前。 きゃ(kya),きゅ(kyu),きょ(kyo) ぎゃ(gya),ぎゅ(gyu),ぎょ(gyo) しゃ(sha),しゅ(shu),しょ(sho) 最后三个音节中为首的辅音し(sh),如同汉语拼音中的x音。 じゃ(ja),じゅ(ju),じょ(jo) 以上三音节中为首的辅音j(如同汉语拼音中的j音)与a, u,o相拼即成。 ちゃ(cha),ちゅ(chu),ちょ(cho) 以上三音节中的辅音ch与汉语拼音中的q音相似。 にゃ(nya),にゅ(nyu),にょ(nyo) ひゃ(hya),ひゅ(hyu),ひょ(hyo) びゃ(bya),びゅ(byu),びょ(byo) ぴゃ(pya),ぴゅ(pyu),ぴょ(pyo) みゃ(mya),みゅ(myu),みょ(myo) りゃ(rya),りゅ(ryu),りょ(ryo)
古代日语中还存在くゎ(kwa)等含有w的拗音,称为合拗音(ごうようおん),与上述开拗音(かいようおん)相对。 日语拨音ん用平假名“ん”代表的这个音并非永远发相同的声音,但发此音时气流总要通过鼻腔而且占一个整音节的长度,这是不变的。根据所处地位的不同,n可以读成以下各种音的一种: 1)在m,p或b之前——读成m(如英语词my中的); 2)在n,t,d,或z之前——读成n(如英语词night中的); 3)在k, g或ng之前,以及在词尾——读成ng。 4)在元音之前以及除上面提到的几个音之外的音之前——气流从鼻腔冲出,舌头不要抵住上颚或齿龈。 在黑本式罗马拼音体系中,n在m, p, b之前时用m表示。 日语促音っ促音是日语中两个音节之间用四分之一小写的っ代表的音。在罗马字拼音中用后面的辅音来表示。在固有词和汉字词中只置于か行、さ行、た行、ぱ行假名前,在外来词中可以放在任何位置表示停顿。例如: やっぱり(yappari) もって(motte) しっかり(shikkari) まっすぐ(massugu) タッチ(tacchi) ヘッド(heddo) 发音方法: 1、舌尖促音(在さ、た两行音之前) 2、喉头促音(在か行音之前) 3、双唇促音(在ぱ行音之前) 日语声调日语的“アクセント”(accent)和汉语的“声调”(tone)在广义上都属于“高低重音”,也就是以声音的高低不同表现重音,而不同于英语的强弱重音。汉语的声调称作“曲线声调”,高低变化在一个音节内实现,日语的声调是在音拍和音拍之间体现,单独的一个音拍不成声调。汉语常常用声调区别同音词的语义,日语很少靠声调区别同音词的语义,因而日语声调的作用主要在语义单位之间划分界限。 日语的声调是高低型的,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一个假名代表一拍,包括表示清音,浊音,半浊音,促音,拨音以及长音的假名,但是不包括组成拗音中的「ゃ」,「ゅ」和「ょ」,即一个拗音整体上作为一个音拍来看待,如"きゅ"是一个音拍,而不是两拍。而"きゅう"和"くう"等长音则是两拍。 日语以关东音为标准音,其声调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⓪型,①型,②型,③型,④型,⑤型,⑥型以及⑦型等。高声调表示重音,低声调表示轻音。 ⓪型:表示只有第一拍低,其他各拍都高。 ①型:表示只有第一拍高,以下各拍都低。 ②型:表示只有第二拍高,第一拍和第三拍以下各拍都低。 ③型:表示第二拍,第三拍高,第一拍和第四拍以下各拍都低。 ④型:表示第二拍至第四拍高,第一拍和第五拍以下各拍都低。 ⑤型:表示第二拍至第五拍高,第一拍和第六拍以下各拍都低。 ⑥型:表示第二拍至第六拍高,第一拍和第七拍以下各拍都低。 ⓪型单词后面接续的助词为高声调;除了⓪型以外的各类型的单词,后面接续的助词全部是低声调。 有的单词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声调类型,即该单词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声调读法。 有的单词在一个词内有两个或多个相连接的重音符号(即声调类型符号),表示该单词有两个或多个重音。如:"せいはんごう(正反合)"的声调类型为①-①-①型,表示这个单词有三个重音,即"せ","は"和"ご"三拍都是高声调(即重音)。 日语的高音节不能分在两处。即一个单词(包括后续的助词在内)中只能有"高低低","低高低",及"低高高"等声调配置形式,而不可能出现类似"高低高","低高低高"或"高低高低"等声调配置。无论多长的单词,其声调配置都必须符合这个规律。 日语词汇分类日语的词类称为“品词”,按照意义、形态和在句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十二类。 日语中的单词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独立词和附属词。 独立词 体言——无词尾变化,其中名词、代名词、数词可做主语 名词(めいし):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例词:テレビ、电话、部屋。 代名词(だいめいし):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例词:わたし、あなた、彼、彼女。 数词(すうし):表示数目和数量的单位,例词:一、一つ。 副词(ふくし):修饰用言,例词:たくさん、すごい。 连体词(れんたいし):修饰体言,例词:この、あの、その。 接続词(せつぞくし):起接续作用,例词:でも、しかし。 感叹词(かんたんし):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例词:はい、ええ、いいえ。 用言——有词尾变化,可单独作谓语 动词(どうし):表示动作、存在或状态,例词:书く、食べる、ある、いる。 形容词(けいようし):表示性质或状态,例词:高い、低い、暑い、寒い。 形容动词(けいようどうし):表示性质或状态,这是日语当中特有的一种品词,它具有形容词的功能,但又具有和动词一样的词尾变化,所以叫形容动词。例词:好きだ、上手だ、静かだ。 附属词 助词(じょし):无词尾变化,附加在词后,表示词的语法地位,与其它词的关系,增加含义。 助动词(じょどうし):有词尾变化,用在用言或助动词后,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日语词汇构成日语固有词固有词是日本民族原来的词汇,又称“和语”,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动词和具象的名词。 日语汉字词日语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大。在日语里,有语法实意的词都含有汉字且大部分与实意相关。所以通常懂汉语的朋友,即便是不懂日语,看到一个短句也能大概明白意思。不过因为影响日语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话文,所以有些词也不能以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虽然也含有汉字(而且有的是日本人自造的汉字),不过意思却相差很多。如:「时间」(じかん)不等于汉语中的时间,代表是一个时间段,类似这种的还有「年间」(ねんかん)。
日语外来语日语不仅有丰富的本土产生的词汇,它还有许多源自别国的词。如一些从汉语来的外来语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以致它们不被认为是从日本之外引进的外来语。在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新概念时,经常会使用日文字的新搭配来翻译它们。这些词是现代日本人所使用的知识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收音机→ラジオ(①)咖啡→コーヒー(③)计算机→コンピューター(④)家→ホーム(①)(“家”这个字不常使用外来音,有训读,读いえ,②或者读うち◎) 除了这些外来语外,日语中还有许多词汇是从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借来的。虽然造新词的方法继续存在,但以原状引进西方的词汇的做法很普遍,如ボランティア——volunteer(志愿者)、ニュースキャスター——newscaster(新闻广播员等等)。日语还创造了一些假英语词汇,称之为“和制英语”(英语中实际没这些词)诸如 ナイター——nighter(夜晚的运动比赛)、サラリーマン——salaryman(挣工资的工人)。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明显增长。 1、日语片假名只是一个表音的文字符号,如果只看单词表面根本无法知道该单词的具体意思。 2、日本人制造片假名完全是为了贪图方便。事实上片假名在引进或翻译来自日本以外的外来语时确实很方便。比如:英文“drink”,日本人甚至不用把它翻译成“饮料 / 饮み物”,而直接采用音译法根据该英文(或外来语)的读音把它“翻译成”片假名单词“ドリンク”。因此从理论上讲,日语的片假名单词数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的。 3、正是因为上面第2点的原因,根本不需要是一个权威的机构,任何一个日本人都可以把一个外国的单词简单地翻译成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日语片假名单词,甚至可能该片假名单词从未在日本国内的其他任何地方出现过。有的时候同一个外来语单词可以有2种或更多种的片假名单词写法。以至于可以说现代日本的片假名单词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是一点也不为过。 4、有些日语片假名单词,因为还没有被广大的日本大众接受或业界人士的认可,它可能在日本的现实生活中也只能注定是昙花一现的命运,具体可能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1)外国人的人名 2)外国的地名 3)日本国内或国外的一些公司的名称 4)日本国内或国外的产品的商标名、品牌名 5)日本国内或国外的建筑物的名称 6)有的日本人喜欢把平假名写成片假名还有其他等等 日语其他和制汉语 和制汉语是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字义、构词规则自行创造的汉语词。和制汉语词的构词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种: 返事 かえりごと → へんじ 大根 おおね → だいこん 游女 あそびめ→ゆうじょ 出张 でばる→しゅっちょう 火事 ひのこと → かじ 见物 みもの → けんぶつ 物騒 ものさわがし → ぶっそう 心配 こころくばり → しんぱい 残念(ざんねん) 暑中(しょちゅう) 现金(げんきん) 全快(ぜんかい) 口论(こうろん) 在宅(ざいたく) 会社(かいしゃ) 电话(でんわ) 邮便(ゆうびん) 汽车(きしゃ) 相对(そうたい) 绝对(ぜったい) 引力(いんりょく) 酸素(さんそ) 阶级(かいきゅう) 哲学(てつがく) 物理学(ぶつりがく) 经济(けいざい) 概念(がいねん) 抽象(ちゅうしょう) 具体(ぐたい) 内阁(ないかく) 风船(ふうせん) 近眼(きんがん) 警察(けいさつ) 电気(でんき) 这些翻译词成为现代和制汉语的主流,它们又被称为新汉语词。大正时代以后,可直接音译外语的外来语成为主流,特别是二战后受到限制汉字的影响,汉字构成的翻译词日渐衰弱。 和制外来语 日本人以外来语为素材创造的日本式外来语称为和制外来语。这种词汇形似外来语,但在外语中并不存在。如“テーブルスピーチ”一词,在日语中当“即席发言”讲,“テーブル”和“スピーチ”来自英语的table和speech,但这种搭配的复合词,英语中却没有。 [7] 除以上所说的情况外,混种语有另一个特征是将外来语音节简化。例如“コスプレ”(cosplay),是由costume(服装)和play(扮演)两个英文单词组成。英语的convenience store(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删减为コンビニ(konbini)、personal computer(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删减成パソコン(pasokon)。这个现象是由于日本人较喜欢4个假名的词。很多字都被日本人改成4个假名,而这些字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常用字。 混合词 运动靴(うんどうぐつ) 衣纹挂け(えもんかけ) 気持ち(きもち) 身分(みぶん) 当て字(あてじ) 夕刊(ゆうかん) 食パン(しょくパン) 市バス(しバス) 金ボタン(きんボタン) 纸コップ(かみコップ) 消しゴム(けしゴム) ペン先(ペンさき) 日语书写系统日语概述日语汉字小学生学习996个“教育汉字(きょういくかんじ)”,一般常用于社会生活的“常用汉字”(じょうようかんじ)”有1945个。此外还有一些人名、地名所用的汉字。 汉语中的汉字在日语中叫汉字(かんじ),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日语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也有日本自造的汉字,但为数甚少。虽然专业论文、文学作品中出现一些常用汉字以外的汉字,但自1945年以后,繁难汉字逐渐淘汰。据说只要知道2500个汉字便可阅读一般读物。 在中国,小学要学习3000个汉字,相形之下,日本汉字数量不多,看来比较简单,其实不然。由于字形、音读、训读三个方面与中国汉字不同,需要全面了解,熟练掌握。 日语国字日语里“国字”这个词有三个意思: 一是日本国的文字, 包括汉字、假名等用来记录日语的所有的文字符号; 二是日本人创造的假名,以区别于由中国传去的汉字; 三是日本人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的汉字。 但日本人通常所说的“国字”,是指第三种意思。这时的“国字”又叫“ 和字”、“ 俊字”、“ 和俗字”、“ 和制汉字”等。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第三种意思的“国字”。 汉字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舍弃汉字的音而用其形和义来表示日语的固有词汇,如用“山” 表示“やま”,用“ 海”表示“うみ””等。但由于日本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不同, 所以日语里有些概念是汉语里所没有的,也就找不到相应的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 于是日本人就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如造“榊” (读作さかき)字表示祭神之树,造“辻” (读作つじ)字表示十字路口,造“峠”(读作とうげ)字表示山路由上山转向下山的最高处(后由中国学者经日本引入康熙字典),造“躾”( 读作しつけ)字表示礼节、礼貌上的教养、管教。 国字的大部分是用六书的“会意法”创造的,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或汉字部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概念。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会意法造的国字。 辷る(すべる):走之旁和意为平滑的“一”字组合表示“滑”、“发滑”(注:该词又作滑る) 辻(つじ):和“十”组合在一起表示“十字路口” 但是战后日本采取限制使用汉字的政策,绝大部分国字已经废弃不用,一般用在地名及人名中。 日语假名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记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之后慢慢地演化成了片假名。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演化成了平假名,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仮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仮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就是“这个”的意思;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前面的“は”最后的“です”用在一起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和相似,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tekisuto)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 以下给出现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来历。
其中黑体字的两组假名为古日语中的假名。 日语罗马字日语的罗马字记音有几种不同的体系。其中训令式可以认为是最完备的,而黑本式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学习日语则较为容易应用。利用黑本式能较容易地从英语语音体系转换成日语语音体系。除此之外,大多数日英词典使用黑本式。 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并常用于日文电脑输入法。 日语标点符号① 句号:“。”(句点、まる) 标在句末。会话文中的半截话(后半部省略),也标句号。如: ★ 父の仕事の関系でわたしが日本に来てから5年目になりました。 ★ ええ、喜んで。 但要注意的是,会话文中的句子如果在引号内,最后的句号通常不标。如: ★「私ですよ。夕佳さん、私です」 ② 逗号:“、”(読点、点、浊点) 有时作“,” (甲)在连接两个相关的句子时,标在接续词后。接续词在句中时,接续词的前后都要标逗号。 ★そのころ私は日本の歴史に兴味を持っていた。それで、本を何册か読んでみた。 ★この靴はとても丈夫で、そのうえ、値段も安い。 (乙)用连用形中顿法连接两个句子时,连用形中顿的后边要标逗号。如: ★私の妹は今十七歳で、大学の寮に住んでいる。 ★国の両亲に手纸を书き、友达に电话をかけた。 (丙)句中有表示逆接、原因、理由、条件、时间等短语而使句子复杂化时,为便于理解句子的构造,须在上述句节后标逗号。如: ★タクシー代がなかったので、家まで歩いて帰った。 ★もし事故が発生した场所、このレバーを引いて列车を止めてください。 (丁)为了清楚地表示出一个短语或句节,其后须标逗号。如: ★この薬を、夜寝る前に一度、朝起きてからもう一度、饮んでください。 ★私は、空を飞ぶ鸟のように、自由に生きて行きたいと思った。 *****为了清楚地表示词语与词语间的关系,须标逗号。标注位置不同,有时会使句子的意思发生变化。如: ★その人は大きな音にびっくりして、横から飞び出した子供にぶつかった。 ★その人は、大きな音にびっくりして横から飞び出した子供に、ぶつかった。 ③ 单引号——“「 」”(かぎかっこ、かぎ) 用于表示引用部分或要求特别注意的词语。如: ★「そうですか、子供连れじゃいけないんですか」 ★「うちに帰りましょう」と田中さんが言った。 ④ 双引号——“『 』”(二重かぎかっこ、二重かぎ) (甲)用于表示书名或报纸、杂志等的标题。如: ★ 昨日、『日本人の生活』という本を読んだ。 但要注意的是,表示引用的话,如果其后面有格助词「と」,其引用部分有时不加引号。如: ★入り口に休业とかいた纸がはってある。 (乙)在单引号内需要用引号表示的部分用双引号表示。如: 「日本人の会话では、『はい』と『いいえ』がはっきりしない」という人が多い。 ⑤ 破折号——“—”(ダッシュ) 在句中插入词语的说明或插入词语的另一种说法时,使用破折号表示插入的部分。 ★アメリカの小学校では、シュー・アンド・テル(show and tell )―ものを见せて、それについて说明する授业―がよくいわれる。 ⑥ 省略号——“……”(点线、二倍リーダー) 表示省略或处于思考、无言的状态。如: ★彼は「雨は降らないと思っていたのに……」と本当に残念そうに言った。 ⑦ 中点——“・”(なか点、なかぐろ) (甲)用来表示并列的体言。如: ★この文章は、序论・本论・结论の三つの部分に分けられる。 (乙)用来隔开两个单词构成的外来语、西洋人的名和姓。如: ★田中は自分のナイトクリームを洗面所からとってきて、茂造の指先にこすにつけた。 (丙)竖写时表示数字的小数点。 (丁)表示日期、时刻的简略形式。 ⑧ 问号——“?”(クェスチョンマーク) 用于表示疑问、发问、质问和反问等句子的句末。如: ★「そこはきれいな所?」 但要注意的是,在か表疑问时,原则上基本不用问号,而是用句号代替。如: ★东京の地図はこれですか。 另外,问号用于句子中间的时候,后面要空一格。如: ★「え? なんですか。」 ★「え? 中止する?」 ⑨ 感叹号——“!” 用于表示感叹、强调、警告等句子的句末。如: ★「君!车、危ない!」 与问号相同,在普通的文章以及正式文本中也是原则上基本不用感叹号,而是用句号代替。感叹号用于句子中间时,后面也要空一格。 ~ 波浪线符号,表示“从……到……”的意思,例:东京~大阪 三月~五月 日语叠字符号「々」 由“同”字的异体字“仝”的草书体演变而来。最常见的用法是代替前面的一个相同汉字,与读音上的音读还是训读没有关联。有时也可以看到代替两个汉字的用法 [4] 。如,人々 家々 国々 时々 代々木 一语々々 一歩々々 注:过去中国大陆颁布的第二版简化汉字方案也采用々作为叠字符号,但该方案现已废止。 「ゝ」「ヽ」 2. = 等号形式重叠字符号(竖写使用),自左上角向右下角标两个小点,例:少=、人=、国=。 日语汉字音日语概述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和“唐音”。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词汇。 “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训读”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等。 音读:青年(せいねん) 技术(ぎじゅつ) 恋爱(れんあい) 読书(どくしょ) 人(じん,にん) 训读:青い(あおい) 术(すべ) 恋(こい) 読む(よむ) 人(ひと) 日语中的汉字通常都有两三种甚至更多的音读和训读发音,例如”下“的音读有「カ」「ゲ」,训读有「お(りる)」「お(ろす)」「くだ(さる)」「くだ(す)」「くだ(る)」「さ(がる)」「さ(げる)」「した」「しも」「もと」等。“生”字的读法超过一百种,是读法最多的汉字,例如「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先生(せんせい)」「一生(いっしょう)」「生(なま)もの」「生糸(きいと)」「生(お)い立ち」等 [10] 。 “史”、“宪”、“巨”等汉字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音读,“贝”、“又”、“咲”等汉字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训读,但这类汉字较少。 日语音读日本汉字的音读,大体上分为三种:最早传入日本的叫做“吴音”,后来传入的叫做“汉音”,最后传入的叫做“唐音”。例如“京”字在“东京(とうきょう)”一词中读吴音キョウ,在“京师(けいし)”一词读汉音ケイ,在“北京(ペキン)”一词中读唐音キン。在日本汉字音读中,汉音占大多数,吴音次之,唐音少见。此外,还有一种习惯音读(惯用音),它既不是吴音,也不是汉音。例如“该”字,吴音、汉音都读カイ,唯有习惯上则读ガイ。 [12] 日语训读训读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汉语的音。
日语当て字当て字是指直接使用汉字对日文假名进行表记,而无视该汉字原本的用法的现象。例如: 出鱈目(でたらめ) 灭茶苦茶(めちゃくちゃ) 珈琲(コーヒー) 目出度い(めでたい) 日语熟字训明日(あす) 梅雨(つゆ) お神酒(おみき) 土产(みやげ) 二十日(はつか) 浴衣(ゆかた) 昨日(きのう) 大和(やまと) 五月雨(さみだれ) 时雨(しぐれ) 雪崩(なだれ) 风邪(かぜ) 一日(ついたち) 七夕(たなばた) 田舎(いなか) 吹雪(ふぶき) “熟字训”中,不能把每个汉字分别读什么区分开来。 日语其他同一词中音读与训读同时出现的,若是前训读后音读,称为汤桶读法(汤桶読み,ゆとうよみ),反之称为重箱读法(重箱読み,じゅうばこよみ)。例如:汤桶读法: 汤桶(ゆトウ) 身分(みブン) 场所(ばショ) 株式(かぶシキ) 手本(てホン) 见本(みホン) 夕刊(ゆうカン) 赤字(あかジ) 控室(ひかえシツ) 合図(あいズ) 荷物(にモツ) 石段(いしダン) 重箱读法: 重箱(ジュウばこ) 気持ち(キもち) 工场(コウば) 献立(コンだて) 台所(ダイどころ) 両替(リョウがえ) 役割(ヤクわり) 试合(シあい) 気軽(キがる) 残高(ザンだか) 具合(グあい) 団子(ダンご) 日语方言日语大致可分为东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九州方言、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北海道方言、东北方言、关东方言、东海东山方言、八丈岛方言、北陆方言、近畿方言(关西腔)、中国方言、云伯方言、四国方言、丰日方言、肥筑方言和萨隅方言等。
日本全国通用的语音叫做标准语(ひょうじゅんご)或共通语(きょうつうご)、它是以东京方言为基础的。 由于教育和大众传媒的推广,日本的共通语普及程度很高,即使说不好的人也能听懂。虽然方言听起来很亲切,但大多数的日本人在与别人进行事务性交往的时候,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中,都使用共通语。外国人学日语时都是学共通语(东京方言)的。方言一般局限于家人或同乡人之间的谈话中。电视、电影和小说里也不时会用上方言来达到娱乐效果,或是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 日语等级考试日本语能力测试 日语教材(5张) N1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中的1级相比(约相当于我国大学本科专业日语3~4年级的水平),加深了高难度部分。但是,及格线与现行测试基本相同;N2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的2级水平基本相同;N3介于日本语能力测试二级与三级之间的水平(新设);N4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的3级水平基本相同;N5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的4级水平基本相同。 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 日语专业设置日语专业概述日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相应语语言基础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应语言高级专门人才。 日语远程教育专业名称:日语 层次:专升本 类型:远程教育 入学考试:英语、语文、计算机基础 学习期限:2.5年 学分:80 所属分类:语言类 日语培养目标 |
'컴퓨터 자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일본어 가다가나 순서표찾기 (0) | 2021.03.29 |
---|---|
녹음레벨 (0) | 2020.07.28 |
일본어 (0) | 2020.04.18 |
한글로 치면 일본어로 바뀌는 화면 (0) | 2016.02.25 |
Wndows Movie Maker- 쉬운 동영상 편집기 (0) | 2015.05.12 |